老子继而讲起第十二章:“五色令人目盲;五音令人耳聋;五味令人口爽;驰骋畋猎,令人心发狂;难得之货,令人行妨。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,故去彼取此。”
怡宝皱着眉头问道:“老君,世间繁华多彩,声色犬马、珍奇异宝皆为人之所爱,为何说这些会带来危害呢?”
老子轻轻叹了口气,说道:“凡人之心,易为外界诱惑所动。五色纷杂,过度追逐则乱人心神,使目不能辨真色,如沉迷绚烂霓虹,久则视力昏聩;五音嘈杂,长时浸淫则损人听力,致耳不能闻天籁,如沉醉靡靡之音,终致听觉失灵;五味杂陈,贪吃无度则坏人口舌之觉,使口不能品真味,如饕餮盛宴不断,味蕾亦会麻木。驰骋畋猎,追求刺激,会让人心性浮躁狂野,难以沉静;而难得之货,易勾起人无穷贪欲,使人行为不轨,或盗或抢,为财而失德。”
小普若有所思地说:“老君,那‘为腹不为目’是否意味着只需满足基本生存需求,摒弃一切外在的物质享受与精神娱乐呢?”
老子微微摇头,说道:“非也。为腹者,乃求生存之根本,适度而止。并非要绝弃一切声色娱乐,而是不被其过度迷惑与奴役。如饮食,只为饱腹养生,而非追求珍馐奇味以逞口腹之欲;视听,只为感知世间必要之信息与自然之和声美色,而非陷入无尽的奢华与喧嚣。圣人知适度之妙,能于繁华中守质朴,于诱惑前持清醒。”
怡宝又问道:“老君,在现实生活中,如何才能做到不为这些诱惑所动,坚守内心的宁静呢?”
老子目光深邃地看着她,说道:“需修心养性,内观自省。常思己行,是否为物欲所驱。如遇五色,可观其美而不恋;逢五音,可闻其韵而不迷;品五味,可尝其鲜而不贪。以淡泊之心对待难得之货,以平和之心看待畋猎等乐事。当志于道,心有所守,如大树深植于土,狂风虽起,亦不为所动。”
小普点头称是:“老君所言极是,这是一种极高的修行境界,我等当勉力为之,于日常中时刻提醒自己,莫要陷入物欲的深渊。”
怡宝也说道:“多谢老君指点迷津,让我们明白在这花花世界中,应如何安放本心,追寻真正的自在与安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