驸马王济与父亲王浑上书挽留齐王不成,便联络驸马甄德,派妻子常山公主、京兆公主进宫对司马炎进行哭谏,司马炎大怒骂道:“朕还没有死,你们几个女人是来给我哭丧吗?”当即命人将两位公主赶出皇宫,并将王济降职,甄德贬出洛阳;
中护军羊琇深知外戚杨珧是构陷齐王的关键人物,便与北军中侯成粲密谋,在怀中藏起匕首,打算在上朝路上手刃杨珧。杨珧侥幸逃命,跑到天子司马炎脚下抱着他的靴子大喊救命,司马炎闻讯大怒,不顾羊琇是自己数十年的至交好友,吩咐将羊琇和成粲下狱。等到司马炎想起旧情,命人将羊琇释放,贬官为太仆时,羊琇已在狱中悲愤发病,回到家后不久死去;
博士庾旉与同僚太叔广、刘暾、缪蔚、郭颐、秦秀、傅珍等人不顾皇命,不仅没有按照司马炎的命令讨论齐王就藩的礼仪,反倒联合上书称颂齐王司马攸的美德,指责司马炎将齐王远放二千里外有违古训,甚至影响天下太平。司马炎大怒之下,将七博士一起下狱。庾旉之父庾纯、太常郑默、博士祭酒曹志等人听到这个消息,主动向司马炎坦承事先看过并认同七博士的奏章,劝谏说“哪里有齐王如此之才,如此之亲,却不能留在京中辅佐朝政,却要远远放逐的呢?”火上浇油的司马炎勃然发作,将郑默、曹志等人免官,七博士则以大不敬罪判决死刑,择日在东市斩首弃市……
每一个消息传来,都仿佛一个惊雷在耳边炸响,让潘岳头晕目眩,几乎从马背上摔下。这些劝谏后或死或获罪的大臣,大半都曾出现在他留给司马攸的锦囊之中。扶风王司马骏是宣帝司马懿之子,常年带兵,在关中享有极高的威望;征东大将军王浑是世家领袖,又是攻灭吴国的功臣,手握重兵;中护军羊琇是外戚重臣,和北军中侯成粲一起统率京城洛阳的禁军;侍中王济、甄德是驸马,有出入宫禁的便宜……更不要说那么多服膺齐王、对太子的智力和能力深表怀疑的朝廷重臣了。虽然这么多年来司马炎斩断了齐王司马攸诸多势力,但景皇帝司马师嗣子的号召力依然高得惊人,所以潘岳才会在离开洛阳之际,将这些可以扶助司马攸的大臣列出名单,交到贾荃手中。在不知何时降临的灭顶之灾到来之时,潘岳只希望司马攸能联合名单上的诸位大臣以求自保,甚至自保之外发动一次宫廷政变,逼司马炎退位而自登宝座,也并不是不可实现的事情。
可是如今看来,司马攸根本不曾听从自己的规劝,串联拥戴他的大臣发动宫变。以至于那些宗室和重臣只能单独与天子较量,最终都如以卵击石般悲壮地败下阵来。
虽然一向明白司马攸的心志,但在这生死攸关时司马攸依然谨守自己的原则,不肯做出任何危害社稷有辱品行之事,还是让潘岳扼腕之际生出更多的敬佩。没有人预料得到,司马炎为了驱逐齐王司马攸,竟不惜与半壁朝臣为敌;然而更没有人预料得到,为了挽留齐王,会有这么多宗室大臣置自身仕途和性命于不顾。这些人杀身成仁般的勇气,也鼓起了潘岳胸中熊熊燃烧的烈火。
他记得自己在离开河阳孤身上路时,曾经问过杨容姬:“如果我这一去再也回不了你身边,你可会怨我?”他深爱的妻子却回答说:“你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对你动心的吗?就是在你率领三千太学生去东市营救嵇康先生的时候。我记得你引用过荀子的话:‘义之所在,不倾于权,不顾其利,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,重死持义而不桡,是士君子之勇也。’我的丈夫是义勇的君子,我骄傲还来不及,怎么可能埋怨你呢?”
想到这里,潘岳紧紧地握住了身前的马缰绳,就仿佛紧紧握住了杨容姬柔软温暖的手,紧紧握住了自己一生坚持的风骨和理想。他不眠不休,快马加鞭冲入洛阳城,想也不想地直接跑到了司马攸的齐王府大门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