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零读书网 > 言情 > 修仙修傻了 > 第213章 化无所化分

第213章 化无所化分(1 / 2)

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

天色破晓,晨曦初露,柔和的光线悄然穿透薄雾,宛如一层薄纱,轻柔地洒落在只树给孤独园的每一寸土地上。露珠在草尖、花瓣上闪烁着微光,像是大自然馈赠的细碎珍珠。鸟儿在枝头婉转啼鸣,似在歌颂这新一天的开始。小普在这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中,从一夜深沉的禅定中缓缓苏醒。一夜的修行,让他的内心澄澈如镜,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,可他的眼中却闪烁着对佛法更深层次探索的炽热渴望,那是一种对真理不懈追寻的光芒,仿佛能穿透世间的一切迷雾。

简单整理好僧袍,小普怀着一颗无比虔诚之心,快步朝着法堂走去。一路上,微风如同调皮的精灵,轻轻拂过他的脸颊,带着花草的芬芳与泥土的清新。路边的花草在微风中摇曳生姿,它们舒展着身姿,仿佛也在为即将开始的法会送上无声却真挚的祝福。小普路过一片盛开的莲花池,荷叶田田,莲花在晨光中半开半合,粉嫩的花瓣上挂着晶莹的水珠,宛如娇羞的少女。他不禁停下脚步,凝视着这一池莲花,心中涌起对佛法的敬畏与赞叹,这世间万物皆蕴含着佛法的智慧,每一处细微的美好都像是佛陀的慈悲示现。

踏入法堂,小普看到众弟子早已整齐端坐。他们的面容平静而庄重,眼神中透露出对佛法的虔诚与期待。整个法堂弥漫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,檀香的袅袅青烟在空气中缓缓升腾,仿佛将众人的祈愿带向无尽的虚空。大家都在安静地等待着佛陀的到来,那是一种对智慧启迪的热切期盼,仿佛干涸的大地渴望甘霖的滋润。

不久,佛陀迈着沉稳而从容的步伐走进法堂。他的周身仿佛散发着一种无形的光芒,那是慈悲与智慧的光辉,让在场的每一位弟子都心生敬仰。佛陀的目光慈悲地扫视着每一位弟子,那目光犹如春日暖阳,温暖而柔和,又似深邃的夜空,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包容。待众人安静下来,佛陀开口说道:“须菩提,于意云何?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:‘我当度众生。’须菩提,莫作是念。何以故?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。若有众生如来度者,如来则有我、人、众生、寿者。”

小普在心中默默翻译:“须菩提,你们怎么看呢?你们不要认为如来有这样的念头:‘我应当去度化众生。’须菩提,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。为什么呢?实际上并没有真实存在的众生是如来所度化的。如果认为有众生是如来度化的,那么如来就有了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的执着。”小普陷入了深深的思索,在常人的理解中,佛陀以慈悲为怀,普度众生,自然是在积极地度化世间的芸芸众生。可佛陀却在此明确否定了这种想法,这其中究竟蕴含着怎样深刻的佛法深意呢?

他想到,在世俗的观念里,人们往往将度化理解为一种有明确主体和客体的行为。就像老师传授知识给学生,医生治疗病人,有着清晰的“施予者”和“接受者”之分。若佛陀也有“我当度众生”的念头,便会陷入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,产生分别心和执着。一旦有了“我”在度众生的想法,就会将自己与众生区分开来,有了“我相”;同时也会对众生产生不同的认知和评判,从而有了“人相”“众生相”;而执着于这种度化的行为和过程,就会产生对时间和生命延续的执着,也就是“寿者相”。然而,真正的佛法境界是超越一切分别和执着的。

小普进一步思考,真正的度化,或许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、没有刻意为之的行为。它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给予,而是一种平等的、潜移默化的影响。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,雨露滋润万物,并不刻意区分哪一片土地、哪一株草木,只是自然而然地给予滋养。佛陀的存在和教导,是为了唤醒众生内心本就具足的佛性,帮助众生自我觉醒,而非以“度化者”高高在上的姿态自居。众生皆具佛性,本自圆满,只是被无尽的烦恼和坚固的执着所遮蔽,如同被乌云掩盖的明月,被尘埃蒙蔽的明珠。

此时,法堂中一位弟子忍不住起身问道:“世尊,既然没有众生可度,那我们修行的意义又何在呢?”这一问,仿佛道出了许多弟子心中的疑惑,众人的目光纷纷聚焦在佛陀身上,期待着那智慧的解答。

佛陀微笑着,那笑容温暖而慈祥,如同春日里盛开的繁花,又似黑暗中的明灯。他耐心地解答:“修行的意义在于觉悟,在于明心见性。众生皆具佛性,本自圆满,只是被烦恼和执着所遮蔽。我们修行,是为了去除这些遮蔽,让自身和他人的佛性得以显现。所谓度众生,并非是从外在给予什么,而是引导众生发现自己内在的力量。”

最新小说: 签到系统,召唤武侠横推诸天 雁的历程 变身龙妹,姐姐不要欺负我呀! 盘说 从小破妄术开始成仙 修仙世界当护犊子师尊 逼我送死?反手召唤万千陆地神仙 污蔑我玷污皇嫂?我直接假戏真做 山村灵异集录 我家大佬是神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