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高煦知道朱棣肯定会给他一个交代的,毕竟他到底是大明汉王,还是朱棣的亲儿子,这件事要是不严重处理,以后争相效仿呢?
尽管如此,但在这里该有的动作,也确实得有,不然怎么争取到对大汉更好、更多的利益?
朱高煦看着众人,缓缓出声。
“你们的想法,本王都知道了,本王告诉你们这件事,本意并不是让你们请命攻大明。
而是让你们明白,弱者被人欺,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。
希望你们以后都能记住,然后一起将大汉变得更为强大,只有大汉强大了,不仅是本王,而是大汉每一个人走出去,他国都不敢轻易招惹。
面子是靠自己的争取来的,里子是需要本王与你们,一起积攒出来的。
今日大汉的弱小,本王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不要忘记,记在心间,然后一起齐心协力,发展大汉,壮大大汉,强国大汉!”
朱高煦为什么要当着这么多人说被伏杀的事情?就是想要让这些人深刻的记住。
这个道理其实每个人都明白,经历了这么多朝代的更迭,只要看过书,都能知道实力的重要性。
而朱高煦想要所有人更加深刻的印在心里,唯有耻辱,才能让人知耻而后勇,不断进步。
他不想让所有人在后面看见大汉开始变得强大后就逐渐满足,他不想满足,他想要一直变强,越来越强,哪怕超越大明,也要继续保持变强的道路。
朱高煦不知道这件事能够让众人保持多久的动力,但他必须要试一试。
张辅与靳荣死死的握着拳头,作为武将,这点他们比文官看得更加清楚,国家懦弱与弱小,只会迎来周边的虎狼。
李定荣等人一脸凝重的记着朱高煦说的,发展大汉,才是绝对的重中之重。
朱高煦看着几人各自沉思,待到回过神来,继续说道:“此次的事情,也确实不能就这样不管,该有的态度,必须要有。
王斌、沐晟、朱荣三处的大军不要动,依旧保持布置,并且告诉他们,主动向大明边境移动靠近一些,但不可轻易发起战事!
当初本王回大明时临时招募的大军,张辅、靳荣,你们两人加快操练的进度,尽快形成战力。
记住,所有的准备,不是以出兵大明为目的,本王还是大明的汉王,是大明皇子,皇帝不会不给交代的。
做了这些动作之后,传令给王斌,从谅山大营暗中抽调三万军返回,直奔汉城(原安南西京)。
再传令沐晟,留下沐昂以及防备的大军,率领其余大军暗中前往汉城。
待两军集结完成,以沐晟为大帅,统领全军,王聪为副帅,对南掌发起进攻!
朱荣的大军暗中向顺州集结,汇合蔡福在占城的大军。
靳荣你亲自带两万军过去,为大军主帅,朱荣为副,蔡福的兵马不要过多调动,攻南掌中部偏南之地,同时注意吴哥王朝的大军!”
话音落下,除了粗重的呼吸声,所有人都目光惊骇,瞠目结舌的看着朱高煦,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,呼吸都开始不自觉的加重、加粗。
每个人脑海里现在都只有一个想法,那就是朱高煦是什么怪物,他们不是在说着出兵大明的事情吗?怎么转头就换到南掌了?
而且这一出手,直接就是两路大军,加起来的兵力都已经达到十二万了,这明显是奔着灭国去的啊!
包括张辅在内,没有一个跟得上朱高煦的脑回路,直接被惊得呆愣当场。
逐渐回过神来,张辅是一脸的激动,一颗心都快要跳出来了一般。
其他的他不考虑,在只考虑战事的情况下,朱高煦的这招瞒天过海,声东击西,简直太要人命了。
大军明面上做出那些动作,必然会吸引周边诸国的目光,诸国的人恐怕都在等着大汉与大明打一仗,打得是越惨烈越好,他们就可以来摘大汉的桃子。
而这个时候,肯定没有任何防备,因为大汉的大军全部集中在大明这边,也不敢来锊大汉的胡须,毕竟大汉要是转头来打他们,他们挡不住。
这周边最强的就是原本的安南,现在安南的坟头草都长出来了,那些小国必然不敢。
而大汉的大军实际上却是对南掌动手,一个本就实力不如大汉,大军也不多,战力也不如大汉,更是没有任何防备与准备,这打过去,简直不要再轻松。
此刻张辅脑海里都闪过了不少战术,要是大军轻装简行,保持推进速度,他敢保证,最迟三个月就能攻下南掌都城,半年结束在南掌的所有战事。
想到这里,张辅再也忍不住了。
“王爷,臣建议可以让沐晟与靳荣两位将军攻入南掌后,加快行军,只带干粮,用战马来携带一部分军资,大军的攻势不要停,同时派军穿插到南掌腹地。
那时的南掌必然慌乱,穿插进去的大军必然可以出其不意,在轻装简行,保持进攻速度之下,可在南掌没有彻底反应,大军集结之前,直接攻破南掌都城!”
张辅的话,顿时让其余人全部回过神来,靳荣第一个站出来赞同。
尽管不知道朱高煦为什么要这样安排,突然之间不管大明了,而是出兵南掌,但他可是其中一路大军的主帅,靳荣可不想放过这个机会。
“王爷,臣赞同,臣必定全速攻下南掌之地!”
武将同意,李定荣等人顿时慌了。
“王爷慎重!出兵灭国南掌,事关重大,且调用如此之多的大军,仓促之间,粮草物资都需要准备啊!
尤其是我们没有出兵之名,骤然灭国,恐会引起周边诸国恐慌,相互联合针对大汉,应先发王诏通传天下才是!”
李定荣此刻是真的有些反应不过来,事情转变得太快,快得根本没有让他有思考的空间与时间。
这番话,是他本能的劝阻。
出兵他不反对,但需要准备周全,更需要师出有名。
周岐凤也随即急声说道:“王爷,如今还是先应对大明才是要事,且如今大汉初立,更应该集中钱粮发展民生才是,贸然出兵,不利大汉,请王爷三思而行!”
朱高煦看着文武顿时分成两种意见,不再如刚才的团结一致,也是笑了。
果然,大多数时候,文武是真的思想不同,经常对立在一起。
有首歌唱得好嘛,白天不懂夜的黑,文不懂武立功的心,武不考虑综合,只考虑打仗一般。
看着下方张辅、靳荣带头的都督府,与李定荣、周岐凤带头的文官‘辩论’了起来,听了一会,最终挥手示意两边打住。
适当的辩论有益身心健康,时间久了就容易上头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