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京城内,往来的每一个人都有些神情沉重,几乎每个人都在和自己熟悉的人交谈着。
哪怕是最为普通的百姓,都满脸的复杂。
一间茶楼内,所有人都更是聊嗨了。
“今年是真的怪事,我活了这么大岁数了,还是第一次在这里见到雪,虽然不大,但也着实是怪事。”
“谁说不是呢,我还特意问了家中的老爷子,他说自己活到七十了,在这里居然看见雪了。
现在我家老爷子整天在家祈福,不知这是好是坏啊。”
“你们说这会不会和大王来到这里立国大汉有关?之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,现在就这么活生生的出现,真是邪...”
这个人还没有说完,就被一旁的人直接给捂住了嘴,这捂住说话人嘴的青年,满脸歉意的看向周边的人。
“诸位,我哥这是说胡话呢,这肯定和大王没有关系,还望诸位不要说出去,诸位的茶水钱,我请,都算我的。”
周边的人原本神情凝重,听到这话,顿时笑了。
“柳公子这是喝醉酒了吧,不过这些话可不能胡说。
大王立国大汉后,我们的日子都是越来越好了,不该说的可不能说。”
周边的人对这些都是忌讳如深,其实暗中说的人有,他们都清楚,哪怕没有一个人被抓,但依旧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说。
说白了,他们虽然有那么些小钱,但又不是官绅,之前免过一难,如今都只能算是老百姓。
非议这些事,每个人都很清楚,朝廷真要清算,都没有人会给他们伸冤,而且一旦追究,直接将会牵连整个家族。
祸从口出的道理,这些人都很明白,只是有的时候说话说到那个点了,有的人就会出现没个把门的。
不仅说的人后怕,听的人也同样后怕,生怕自己会被牵连啊。
如今距离下雪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,原本这些人其实嘴都挺严的,但朝廷在这方面没有任何动作,使得现在嘴都逐渐开始有些松动,听的人也没有那么怕了。
这时一个身穿白衣的中年男子,手中拿着一把扇子走来。
众人一时都有些怪异,只是单纯因为这个天其实还有些冷,但这人手中却是拿着一把扇子,让人一时有些无法理解。
这人来到这些人身前,径直找到一个位置坐下,周边的人也没有阻止,因为这个人的气质,一众人都看得出来,是个读书人。
如今在大汉,读书人可是稀缺得很,毕竟大汉大量缺少官吏的事,多少还是有些风声传出来的。
这男子坐下后,喝下一杯茶,缓缓开口。
“你们应该庆幸,如今是大王的大汉当政,要是换成之前的暴胡(胡朝,黎季犛政权,原姓胡),你们摸摸自己的脑袋还在吗?”
周边的人闻言,顿时沉默了,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了答案,换成黎季犛时期,他们早上敢这样说,都不用等到正午,就得被砍头了。
这男子见状,继续再度开口。
“你们刚才有一句话说得没错,那就是大王立国大汉后,你们是不是已经没有感受到有人欺压你们了?你们的日子,是不是相对比之前好了一些?
你们可要知道,如今大王立国大汉可还不到半年,我们都已经明显感受到了这里的改变,周边的一切都变好了。
我本姓李,百年前全族来到这里,确实,从未见过这里下雪,中原寒冬之际,这里都并不怎么冷。
至于这里更早有没有下雪的记录,你们不知,我也不知,但这次下雪,也可以说是百年难遇了。
你们许多人祖上应该都是从中原迁移过来的,而且这里的方方面面,都和中原是一样的,你们应该听说过一句话吧?
那句话名为‘瑞雪兆丰年’。”
所有人都在认真倾听着白衣男子的话,百年前全族迁移过来,而且还读过书,这些都在表明,眼前的白衣男子不是普通人,不是他们所能比的。
饱读诗书,又有非凡的见识,每个人都竖起耳朵听着,想要听听白衣男子的见解。
因为目前白衣男子说的,他们都很认同。
大汉确实让他们的生活,以及周边的环境,都变得更好了,今年下雪,也确实是百年难遇一次。
最后那一句瑞雪兆丰年,他们都是知道的,这话不用读书,民间百姓都是清楚的。
白衣男子看着所有人都在认真的倾听着,脸上不由自主的闪过得意之色,但随即又快速调整回来,继续开口。
“之前可以说都没有什么下雪的记载,如今大王刚立国大汉,却是下雪,且更是在年关之际所降,以及瑞雪、丰年之事,大王如今在这里所做的一切。
为所有人重新分配田地,并且降低赋税,接受并且安置难民、流民,大王刚至这里时,就有数万人前来投奔。
大王为我们铲除了之前欺压我们,压榨我们的恶人,将他们存放的钱粮,又全部用在我们身上,大王才是真正对我们好的君王,才是真正在意我们这些百姓的君王啊。
正是因为大王的种种举措,自古以来,第一个如此真真正正重视我们这些普通百姓的君王,上天特意降下瑞雪,给我们一个丰年,这是上天,因为大王,因为大汉,赐下的祥瑞啊!
若此地无大王,今日能够在这里喝茶谈论国事者,又有几人依旧健在?城内众多普通人,又有多少人还会继续活到今天?
今年的雪,乃是大王与大王的大汉感动上苍,苍天降下如此祥瑞,而你们却是在这里非议,也不怕遭到天谴!
大王如此待我们,城外更是设立营地安置救济流民,你们去城外好好看看,枉你们活在城内,却是没有他们感恩大王,感恩大汉。
你们扪心自问,你们的做法与想法,对得起大王如此待你们吗?
上天都已经降下如此祥瑞,你们心中,难道就真的没有丝毫动容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