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外一处,则是在室外,周围都有禁卫军守卫,显然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入到这里面的。
李定荣与周岐凤看着这一幕,神情都开始变得严肃。
在王宫之内,朱高煦还投入了这样的防护力量,足以说明他们接下来看到的,绝对是重要的机密。
进入到里面,两人疑惑的看着地上出现的一些坑,是的,坑不大,但却是不少,而且都是露天的,两旁还有三两树桩,看得出大树都被砍掉了。
两人依旧疑惑,搞不懂朱高煦这到底是在做什么。
直到朱高煦让人拿来一个木盒,瞬间吸引了两人的目光。
现在看到木盒,两人下意识的就认为里面会有好东西,实在是之前朱高煦出现的那些木盒,太过于震撼人心。
“你们打开看看吧。”朱高煦见两人双眼发亮,直接将木盒给两人。
李定荣与周岐凤当即打开木盒,只见里面又是白色的颗粒,洁白无瑕,两人下意识以为又是糖,转念一想也不可能,当即抓起一点尝了起来。
朱高煦见状,顿时乐了,片刻,只见两人的脸顿时开始有些抽搐起来,朱高煦让人拿水来同时,直接忍不住了。
“哈哈,你们两个啊,怎么什么都放嘴里尝,这可是盐,你们还抓不少放嘴里。”
朱高煦看着难受无比的两人,是一点同情的心理都没有,只有无尽的笑意。
过了一会,李定荣与周岐凤总算缓过劲来。
“王爷,您早说这是盐啊。”
“是啊王爷,刚才凑近闻着这个味道的时候,臣还觉着会不会是盐,但想了一会又觉得不可能。
这样的盐,也是能够制出来的,臣想着王爷这次拿出来的东西,肯定都是臣等没有见过的吧,也就没有多想,多抓了些直接吃了。”
李定荣与周岐凤是真的无奈了,他们是真的想过这可能是想,但偏偏又被自己推翻了,谁想到朱高煦这不按常理出牌啊。
如今大明制盐的方式,早已经不是原本的煮海制盐了,工艺也是有提升的,主要还是在南宋时期,制盐的工艺提升就比较大,到了现在,工艺基本是已经成熟了。
就像眼前看到颗粒细小,又洁白无瑕的盐,也是能够制作出来的,只是这样的盐,因为工艺的复杂性,需要的时间更多。
而这样品质的盐,一般是给皇宫里面用的,以及给达官贵人,寻常售卖的盐,就不是这个品质了。
因为这种盐的价格很高,可以说是盐里面的奢侈品,一般人也同样买不起。
大明的盐,定价其实都不低,加上洪武时期定下的盐政,可以说大明的盐,比任何一朝都要贵,普通百姓是一年到头偶尔能够吃上一点点,而偶尔能够吃上一点点的前提,还是在所谓的盛世情况下,才有那么一丁点可能。
在朱高煦前世,这个盐可以说家家户户都吃得上,但在如今这个时代,和真正的普通百姓,其实基本是绝缘的。
如今明朝实行的盐政为开中法,为仿宋折中之制,但却又沿用了元朝的一部分制度,朱元璋时期先后两次废立盐引,直到现在,都是沿用洪武时期的盐政。
因为朝廷的盐价格高昂,导致大明的私盐其实挺泛滥的。
回归正题,朱高煦看着两人的模样,脸上的笑容缓缓收起。
“大明能制作这样的盐,也只有大明有这样的工艺,其他任何小国都无法制作,大汉这里都还好,哪怕是原本的安南,制盐工艺也只是比大明差。
尤其是像南洋的诸多小国,依旧还在使用最为原始的煮海制盐。
而大明虽然能够制作这样品质的盐,但因为工艺原因,却是耗时久,产量并不高。
你们刚才尝的时候,或许都没有注意吧,这个盐比大明如今皇宫所用的盐,纯度都要高,也就是杂质更少。
而且产量也非常的高,不再是以往用锅灶所煮、蒸,而是采用盐田制盐。
你们所看到的那些坑,就是本王这次特意用来试验的,海水都是让人运过来的。
这次的试验也成功的得到了你们眼前所看到的眼,屋内则是具体的制作工艺流程,与之前相比,简化了许多,盐的品质与产量,以及产出时间,都提高了很多。
这个制盐法,定荣你稍后下去详细了解,然后在大汉沿海区域,打造盐田,尽快开始制盐。
同时今后大汉的盐,价格必须要降低,大明普通盐的价格约莫一斤五十文左右,成色好一点的盐,价格会达到八十文左右,上好成色的盐价格在一百五十文左右,最高达到了两百文钱。
像皇宫内使用的极品盐,价格往往在两百文以上,也就是至少两钱银子一斤,这是至少,甚至会更高。
今后大汉的这种盐,比大明的极品盐都要好,但价格控制在八十文,到时也要生产成色较差的盐,对标大明成色好一点的盐,价格控制在三十文。
至于那种杂质含有比较多的盐,大汉将不会生产。
这个价格,为大汉对内的价格,若是对外售卖,只售卖眼前这样品质的盐,价格控制在一百二十文至一百三十文为区间。
同时为了防止有人将大汉的盐私下贩卖,今后大明将会设立海关署与边关署,此两部门由朝廷直辖,用于控制进出大汉的商品。”
朱高煦其实很想将价格压得再低一些,因为这个盐田制盐,成本其实真没有多少,可以说产量极大,除了需要一部分人力,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。
然而一旦他将价格压得太低,中间形成的利润将会非常庞大,他敢保证,哪怕他举起屠刀到处杀,依旧会有不少人铤而走险,会往外赚取中间的差价利润。
朱高煦非常认同一句话,当利润足够大时,只会让人变得疯狂,哪怕明知被抓就会死,也会有大量的人选择去铤而走险。
只要将利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,会让人心动,却又不会让人丧失理智,只有冲动,才是最好的。
这也是为什么大汉明明可以全部使用比大明极品盐还好的盐,他还要生产成色差一些的盐,其实就是为了让百姓也能够吃得上盐。
成色差一些的盐,利润虽然有,但比较低,到时只要图谋盐利润的人,都会将目光放在这种雪盐上,这才是利润大头,这样起码能够保证,成色差一些的盐很少有人去动坏心思。
同样都是犯事,罪责都是一样的,干嘛不挑一个利润高的去犯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