疆域扩大,必然代表着人口的增加,同时对外征战的胜利,也能稳定大汉内部的稳定。
毕竟在大汉这样的兵锋之下,但凡有野心,想要跳的人,也得掩藏在暗中,不敢冒头。
但这些是必须要建立在大汉有足够的钱粮,用在百姓上,不然不管他对外多么强大,但内部肯定不稳定。
而李定荣听着朱高煦这句话,直接整个人都愣住了。
他什么时候说大汉有这么多钱粮了?他们带来的钱粮,以及朱棣给的,朱高煦心里就真的没有一点数?
尤其是刚才张辅还在的时候才大致谈好的,结果他就说了徐妙云这么一件事,变化怎么就这么大了?
李定荣回过神来,已经全然没有了刚才的镇定,哪怕他一直以来都是无比稳重的人,此刻都急了。
毕竟现在情况不一样了,已经出来立国大汉了,要是这条路再走不通,朱高煦就真没路可以走了。
“王爷,对外出兵扩大大汉疆域臣是赞同的,但绝不能是现在啊。
如今大汉初立,大汉百姓人心未附,如今钱粮本就不足,若是王爷持续对外用兵,别说安置百姓,发展民生,,就连大军所需的钱粮都不足。
尤其是大军征伐之后,打下来的地方也需要治理,大军伤亡还要发放抚恤,大汉官吏的俸禄也要发放,还要再发展民生。
如今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钱粮,一旦这样做,王爷,大汉必然穷兵黩武,汉武帝晚年时期大汉的惨状,恐怕会在如今的大汉国再次重演。
甚至这一迹象更为强烈,因为如今的大汉人心都还没有归附,到时大汉国之地,必然烽烟四起。
还请王爷能够适当收敛好战之心,如今的大汉国,不宜征伐!”
李定荣跪在地上,直接开始了对朱高煦进行劝谏,态度无比的坚决。
这些话别人不敢说,但他敢说,他也不怕朱高煦杀了他,大不了就当报恩了。
他绝不能眼睁睁的看着,朱高煦这样将自己的未来葬送,他更不想看见初立的大汉就此走入深渊。
朱高煦看着李定荣,并没有半分生气,相反,他心中无比的欣慰。
李定荣的能力在他看来是比不上明初的李善长、刘伯温这类人的,但他对李定荣却是非常的喜欢。
这个喜欢,不仅仅是因为李定荣的忠心,更是因为李定荣的这份魄力,敢对他说这些。
而且还是没有半点私心,全心全意为他,为大汉着想。
这样的人,朱高煦怎么能不喜欢?
朱高煦很清楚,他自己并不是圣人,并不是永远不会犯错,只要是人,难免会有出错。
在那时,李定荣这样的人,就晓得难能可贵。
朱高煦亲手将李定荣扶起来。
“定荣,你先听本王说,对外的征伐,这点没有任何转圜之地。
但是钱粮不足的问题,也必须要解决。
听闻之前安南的官绅富得流油,安南的钱粮,绝大部分都集中在这些人手里。
若是将这些人的钱粮拿出来,那是不是就足够了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