休息调整了一会后,我们再度启程。
车轮碾压着沙漠的沙子,留下一道道深深的车辙印,
可我心里清楚,要不了多久,这些痕迹就会被漫天风沙彻底掩埋。
这次,我坐到了马大哥的副驾位置,后排空荡荡的,
其他人都去了谭队长的那辆车。
张忠义和吴教授一左一右坐在严莉莉身旁,
这样能确保她在后续路程中不会受到二次伤害。
之前从沙坑上来的时候,是因为杨开路身材稍微肥胖,后排坐不下他,
所以马大哥开车时,只有张忠义坐在后排守着严莉莉。
而此时又因为吴教授身形比较消瘦一些,现在他们三人坐在后排,空间倒也刚好。
可以更好的为伤员提供保护。
望着前方那片广袤无垠、看不到尽头的沙漠,
我不禁向马大哥发问:“你们科考队像这样的事,是经常发生吗?”
马大哥听后,轻轻叹了口气,说道:“也不算是经常发生,但也不算少见。”
接着他问到我:“你知道南八仙魔鬼城嘛?”
我思索了一阵,回复道:“当然知道啊。”
对方再次说道:“那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嘛?”
我愣了一下回复道:“确实,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诡异。
究竟是因为什么样的故事,才会让这个地方拥有这样诡异的名字?”
对方笑了笑,单手打开瓶盖,喝了口水,缓缓向我讲起了一个故事。
20世纪50年代,组织上派遣了一支地质勘探队来到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的这片区域。
队伍中有8位来自南方的女地质队员,她们怀揣着为祖国寻找石油资源的满腔热情,
进入了这片被称为“魔鬼城”的不毛之地。
这里是世界最大最典型的雅丹景观之一,分布着众多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。
形状奇特,且自然条件恶劣,天上无飞鸟,地上无走兽。
满眼黄土丘,遍地盐碱壳,不见一滴水,没有一棵草。
有一次,她们在迷宫般的风蚀残丘中跋涉测量,返回途中,铺天盖地的黄沙突然笼罩了荒漠,仅有的路径标志被掩埋,
大风一连刮了几天几夜,她们在风沙中也迷失了方向,随身携带的干粮和水很快耗尽。
当搜救人员找到她们时,她们已永远长眠在这亘古的荒原。
所以最终为纪念这8位英勇的女地质队员,人们将她们牺牲的地方称作“南八仙”。
此外,这里之所以被称为“魔鬼城”,是因为当地岩石富含铁质,
地磁强大,常使罗盘失灵,容易导致人们无法辨别方向而迷路。
而且,每当夜幕降临,狂风呼啸着穿过雅丹地貌,发出恐怖的怪声,
令人毛骨悚然,“魔鬼城”的名字也因此更加名副其实。
故事说完我深深的记在了心里,下定决心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到这里看看。
很久以后我确实也回应了这时的想法,真的来到了这个故事发生的地方进行对故事的探索。
这里确实是没有任何的生机存在。
他的描述没有任何的夸张成分,地上的确没有一根草,
甚至一只蚂蚁,和耐旱的昆虫存在都没有。
哪怕你在里面行走几天几夜,也不会看到一只飞鸟飞过。
这时我与师兄同行,在此发现了一个造型独特废墟。
正当我觉得百无聊赖,准备转身离开时,
师兄却像察觉到了什么异样,在房子里不停地来回踱步,眼睛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。
我知道他在专注探寻,便默不作声,不去打扰。
过了一会儿,他朝我伸出手,要了一瓶矿泉水,
然后径直走到屋子中间,将水缓缓泼洒在地面上。
他拿着刀子在地上不停的刮着地面厚厚的沙土,我也是一时间摸不着头脑。
而随着水渍蔓延,原本被灰尘掩盖的地面渐渐露出真容,
竟是一块块硕大的青石地砖。
这着实让我吃了一惊,
毕竟在大西北,盖房子大多采用土坯烧制的砖头,其中又以红砖最为常见。
一般只有庙宇道观和寺庙的建造中,会经常使用这种材料。
但普通民宅可不会耗费如此大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来使用这种材料,
不仅施工繁琐,成本高昂,而且天然的青石造材来说,重量极大,运输和搬运都极为困难。
并且一路过来,这附近区域根本就没有会天然产生大青石的地形地貌存在。
如果非要使用这种造材,就必须从非常远的地方运输过来。
在当年车辆性能远不如今日的情况下,进入这戈壁滩行驶都是非常困难的,
究竟又是出于什么目的,才会不惜耗费巨大精力也要把这造材,运到这里铺设地面呢?
明明用红砖既方便又经济,却选择大青石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做法,